发布时间:2024-12-30 03:51:43 来源: sp20241230
岁末回首,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感知2023中国经济‘脉动’”系列报道,围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记者全年的采访调研,挖掘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等实践,全方面展示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
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清洁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高温超导带材支撑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满负荷运行……
我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力涌动,有效助力经济稳定运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正行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必要之举。
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靠前布局战略性新赛道
新材料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科技攻关的聚焦领域之一。今年2月,记者跟随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的“走进区域看发展”调研活动,走进重庆涪陵区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聚合智能车间,切粒机正有序平稳运行,聚合物溶液像水流一般在管道内流淌,最终变成晶莹剔透的PET切片。
PET材料应用广泛。人民网 焦磊摄
“我们围绕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及节能减碳等方面展开研发,为汽车、航天、微电子电路等行业提供了解决方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延链补链,我们将绿色低碳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园区鼓励企业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新科技、新装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新材料规上企业超过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建立了7个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35个新材料重点平台。同时,培育形成了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采用工业互联网方案开发的长安智慧工厂平台,设备联网率达95%;智能制造车间采用700余台机器人,自动化率达90%以上;应用智能AGV、机器视觉、车载ECU在线刷写等技术,实现多车型混流、稳定生产……
近年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截至2022年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77%,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100万台(套),覆盖国民经济45个行业大类。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仍然存在不少“断点”和“堵点”。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各地正加速布局竞逐战略性新赛道,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激发澎湃新动能。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布局新兴产业赛道是产业迭代升级与换道超车的必由之路,各类经营主体应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精准发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开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牵好创新“牛鼻子” 新兴产业发展底气更足
随着智能制造融入传统制造业,通过创新技术重构了生产的各项环节,有力助推了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焕发生机。
在“走进区域看发展”调研活动中,记者步入四川德阳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的重跨车间,看到机械臂在空中不断挥舞,有节奏地雕琢着庞大的机械设备,并在机械臂前端焊接处迸出无数跳跃的火花。
大型清洁能源装备重型制造数字化车间。人民网 焦磊摄
近年来,重跨车间以智能制造为目标,已摇身一变成为集重型机加控制、数字化装配、机器人焊接等为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装备重型制造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制造的转型极大提升了大型清洁能源装备的产出质效。”东方电机工程师袁聪军说。
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锂电池市场蓬勃发展。在湖南宁乡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派繁忙。作为一家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综合服务商,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3C领域、动力领域及储能领域。其母公司中伟股份应用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三元前驱体年产能33万吨,产能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
“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面临技术研发、生产以及市场推广的大量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发展初期我们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成本较高,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的金融工具解决了企业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压力大的资金痛点,有力促进了公司做大做优做强。
围绕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各地正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政策,新征程上,一场经济蝶变正在展开。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面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整合重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趋势,应当进一步优化布局、补链强链,做强主导、放大优势,并在政策创新、打造生态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朱克力建议,要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的全链条、网络化协同创新机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强化科技金融来赋能,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采访手记: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再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新征程上,一场宏阔布局正在展开。
今年以来,从现代化的深圳产业园到重庆充满智能力量的数字化工厂、从鲜有耳闻的各种新材料到不断创新突破的新能源产业,以创新“牛鼻子”为牵引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其自身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助力传统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调研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新技术正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人和场景的力量不断被激活。相关产业在挖掘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断在全球范围开掘更大需求和应用场景。随着相关政策保障越发精准有力,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正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且持续的势能。
“感知2023中国经济‘脉动’”系列报道
之一 扩大国内需求:消费马车“跑”起来 有效投资“活”起来
(责编:王连香、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