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12:33 来源: sp20241201
中国画《章金媛与她的志愿服务团队》,作者郑迪。
广东省文化馆“‘艺启美愈’融合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成果展”现场。 广东省文化馆供图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专家导赏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供图
油画《油菜花开入画来》,作者王铁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文艺志愿服务是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美术传播、美术应用等公益服务活动,又是文艺志愿服务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大美术工作者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志愿活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又起到美化心灵、播洒阳光、传递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使人们获得美的教育、感受美的升华、提高美的境界、产生美的行为。可以说,美术志愿服务也是一种社会美育行动,它为志愿服务增添新光彩,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点之一。
擦亮品牌 共享艺术
在中国文艺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美术志愿服务有其独特优势。内容上,拥有多元的图像表达、直观的情感对应、丰富的审美感受;形式上,机动灵活多变、短期长期皆宜、服务成本低效果好。基于这些特点,美术馆、美术学院、画院等机构纷纷成立志愿者团队。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组织和单位的带领下,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开展美育、传播文化、丰富人民生活。
线上线下联动,多元实践擦亮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送欢乐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以协会组织、基层点单、艺术家积极配合的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的文艺志愿服务,美术工作者踊跃参与其中。他们往来于福建省龙岩市古田镇、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等老少边地区,在厂矿企业、学校医院、军警边哨等地,写春联、送年画、办讲座、赠美术图书和美术作品、为基层美术工作者开展培训、为基层美术爱好者辅导授课……在系列实践中,美术志愿者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高品质文化产品,也锻炼了自身本领、增强了社会责任,更使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在线上,美术志愿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圆梦工程——名家名师话美育”网络公共课程,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互动互联,探寻美育新路径。“乡村艺课”美育公益项目,集结一批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为主体的志愿者,一方面为乡村学校提供线上美术课程,另一方面前往当地开展线下实践活动,让美育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助力精神共富,激发美术志愿服务新效能。
彰显美术特色,精品佳作铺展动人画卷。“一手画笔,一手生活”是美术工作者的日常,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用画笔绘就志愿服务新篇章。譬如,自2021年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为烈士画像”系列公益活动。志愿者通过查阅烈士资料、与烈士后代交流等方式,倾情刻画烈士容颜。这一活动让许多生前未能留下照片的烈士,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让他们的亲人有了承载思念的依托,更让一段段英雄故事从历史走进现实。还有一些美术工作者或为志愿者画像,或以志愿服务活动为灵感展开创作,以艺术“点亮”志愿服务,让志愿精神接力传递。像王铁牛油画《油菜花开入画来》、郑迪中国画《章金媛与她的志愿服务团队》、周刚水彩画《不负韶华——我们是青年志愿者》等作品,均以真挚的刻画礼赞志愿者们传递爱心、温暖社会的精神,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如今,美术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持续增强,在志愿服务中着力将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通过丰富供给内容,以及开展集中服务、深化日常服务、做好结对服务等方式,让更多美术资源“飞”入千家万户。
多点开花 反哺社会
从原来部分美术工作者参与志愿活动,到今天各类美术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团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从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实施,到各地美术家协会、美术院校、美术馆、画院等积极响应;从分散式到多层次、多点位全面有序铺开,美术志愿服务逐步实现从常态化到规模化,从活动化到模式化,从初始化到制度化的转变。
整合优势资源,多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越来越多美术志愿者发挥特长,参与到和乡镇(村)、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协同联动的志愿服务中,通过美术创作、培训、支教,以及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形式,以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在陕西省延安市象鼻子湾村,中国美术家协会依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开展美术普及、美术骨干结对帮扶等活动,助力革命老区文化建设。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10余年来努力创新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教学路径,解决产教融合、职普融通难题,为乡村艺术人才培养、民族工艺发展贡献力量。在浙江,乡村青少年美育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圆梦青苗·以艺育美”,搭建起包含全省艺术师资力量的培训联盟体系,既有文化馆系统培训师资,又有社会培训机构、美术志愿者参与,服务乡村青少年8万余人次,让优质美育资源滋养更多美好心灵。
传播艺术魅力,多形式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不久前,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同步推出100余场高水准的公共教育活动,涵盖学术讲座、专家导赏、志愿者公益导览等。这些活动让观众在与高水平美术作品、优秀美术工作者、志愿者的对话中,领略艺术之美。这只是当代美术馆志愿服务的鲜活一角。近年来,我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志愿者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水平与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团队已成立近20年,他们秉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用高水平的导赏和服务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审美享受,有效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要。福建省艺术馆牵头成立“福建省文化馆志愿者联盟”,持续开展“农民漆画创新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体覆盖26个农民画乡的200余名农民画家,促生千余幅作品。
发挥艺术价值,传递人文关怀。面向特殊群体,美术志愿者致力于以艺术之光照亮他们的生活。比如,广东美术馆策划的“艺术疗愈·病房花开”项目、武汉美术馆推出的“用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项目以及“艺术的分贝:听障人群美育项目”等,皆围绕特殊群体展开,以艺术课堂、环境改造等多元形式,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庆大学学生团队发起的“七色光绘梦”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帮助特殊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协助解决就业问题。项目探索出“低年级兴趣培训,高年级艺术帮扶”的模式,开创性编写、制作传统文化、非遗等绘本,帮助学生培养美术兴趣、挖掘自我价值。其发起的“七彩动画城”,则通过制作无障碍动画片,辅以生动讲解,丰富视障儿童的文化生活。团队还打造了“纸上植树”“娃娃计划”等系列活动,累计帮扶特殊学生上万名。
在美术志愿者的帮助下,基层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志愿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
凡人微光 引领风尚
汲取榜样力量,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体现到志愿服务工作各方面,是新时代美术志愿者的责任和使命。
著名人物画家刘文西一生100多次深入陕北写生,走遍20多个县区,以憨厚朴实的陕北农民为原型,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民新生活、农村新气象的优秀作品。在刘文西的带动下,许多美术工作者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畏烈日严寒,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实现了志愿精神的传承,彰显榜样的力量。正如老一辈美术工作者杜滋龄在一次美术志愿服务中为当地群众画像时所说:“叶浅予先生是我的老师,速写本不离身这些习惯都是叶先生教我的,有助于随时记录下生活中感动你的点点滴滴。”榜样的力量引领着广大美术志愿者踔厉奋发,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践行者,以艺术奉献人民。
美术志愿服务既要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培养造血功能。5年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调研时发现,当地妇女颇擅刺绣,这一文化资源却未能转化为乡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于是,姚建萍希望“用绣花针帮助妇女们改变观念、增收致富”。此后,她举办多个培训班,培训绣娘近200人次。为解决当地刺绣扎针难、速度慢等问题,她开出3个良方:底料取消上浆厚布、刺绣用绷架、单手扎绣变为双手扎绣。这样一来,传统刺绣在实现“飞针走线”的同时,又保留了地域文化特点,实现了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还有许多像姚建萍一样的专家型美术志愿者,将金点子、好办法奉献给有需要的群体,使美术志愿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
志愿之光汇聚美的力量。当下,越来越多美术志愿者充分发挥文艺和志愿服务的双重功能优势,以大爱之心服务社会、回馈时代。他们的无私奉献将带动更多美术工作者加入志愿者队伍,推动中国美术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作者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7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